桂皮
别名
玉桂、桂皮、簡桂、牡桂、柳桂、桂木枝、紫桂、大桂、辣桂等。
概述
肉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又是副食调味品,有1800多年的药用历史。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枝皮、嫩果、嫩枝也供药用。
肉桂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分为牡桂、菌桂两条,列为上品,曰:"牡桂,味辛温,主上气0妫0崞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能通使"。唐·《新修本草》从《本经》二桂说:"菌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唐陈藏器说:“菌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宋陈承《本草别说》也同意此说。《本草纲目》记载:"牡桂,叶似枇杷,狭长于菌桂一、二倍,其嫩皮半卷多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药用以厚者为佳"。其所述均与现时肉桂为同种。
产地分布
肉桂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四川也有分布。主产于广西防城、平南、容县、桂平、藤县、岑溪、钦州、博白、陆川、北流、苍悟;广东信宜、高要。广西栽培历史悠久,产量约为全国9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17米,皮灰褐色或棕色。粗糙,多具皮孔,老树皮厚约1-1.5厘米,嫩枝略呈棱形,绿色,密布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6厘米,基部钝,先端长渐尖;全缘,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灰绿色,疏生短茸毛,具离基3出脉,背面明显突出;叶柄粗壮,密被茸毛。叶片、树皮均有肉桂特有香气。圆锥花序腋生,长10-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黄绿色,花梗长2-8毫米,花被管长2毫米,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与花被等长;发育雄蕊9,与花柱等长。核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9毫米,内有种子1粒。
目前广西栽培的肉桂主要有以下3个栽培种:
红芽肉桂:又叫黄油桂。新芽和嫩叶均呈红色,叶片较大,叶柄向上弯曲翘起,花序总柄较长,小花较疏,结实较少,果实亦小。韧皮部油层呈黄色。植株生长快,耐寒力差,桂皮品质较优。
白芽肉桂:又叫黑油桂。新芽和嫩叶呈淡绿色,叶柄水平伸展,叶片较小,下垂,老叶主脉两边的叶面向上翘起,成鸡胸状。花序总柄较短,结果多。韧皮部油层呈黑色,除幼苗外,生长期需较充足的阳光,较耐旱,桂皮品质优。
砂皮肉桂:又叫糠桂。嫩芽呈绿色,外皮粗糙,韧皮部不显油层,桂皮质量差。还有南肉桂[Cinnamomnm cassia f. macrophylla (ined.)]是60年代从越南引进的种,广东、广西有栽培。本品为常绿乔木。树皮外表面灰棕色,内皮红棕色,芳香,味甜辛。幼枝有不规则的四棱。幼枝、芽、花序、叶柄均被褐色茸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稍膨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离基3出脉,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微被柔毛。花顶生或腋生,聚成圆锥花序;花黄绿色,花被6,雄蕊9,退化雄蕊3。果实椭圆形,长12-13毫米,熟时暗紫色,基部有浅杯状增大宿存花被,边缘平截稀齿状。
生态环境
肉桂多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海拔100-500米,东向或东南向的山坡或山谷。野生者常在避风处与亚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混生,家种者多单独成片造林。
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习性 肉桂:在幼龄阶段生长缓慢,而后加快,到成熟阶段又逐渐减慢,100-120年开始衰退。植株一般10-11年生开始开花结果。引种的南肉桂则在7年生便开始开花结果。5月中旬自春梢的叶腋间或顶端抽出花序,花期始于6月上旬,终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期翌年2-4月,从花谢到果实成熟需7-9个月。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失去水分的干燥种子则易失去发芽能力。肉桂植株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在砍伐的树墩旁能萌发出新芽成长为新植株。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便停止生长,但能忍受短期-2℃的低温,若连续遇到5天以上霜冻,常出现枝叶枯叶萎,幼树冻死。水分: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光照: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
生长习性
肉桂喜温暖,适宜生长于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5℃,是肉桂生长的适宜温度。肉桂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肉桂属偏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期喜阴,忌烈日照射,在阴蔽的条件下生长快,强光下生长受抑制;成林后则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皮含油分高,质量优。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
生长周期
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
采收加工
肉桂的采收树龄要根据商品的不同要求来确定。一般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油桂的树龄需10-20年,加工桂通的只需5-6年。在1年之中剥皮分两个时间进行,4-5月间,容易剥皮,但加工成的产品质量稍次;9月剥皮称秋剥,这个时间不容易剥皮,但加工出的产品质量较好。因此,需在剥皮前的1个月在树干离地面10厘米处先环剥1圈宽3-4厘米树皮后,整个树皮才容易剥下。剥皮时先将主干下部树皮剥下,再伐倒树干剥取上部干皮和枝皮。剥桂皮是用特制刀具,按肉桂树不同部位和加工不同的产品规格要求进行的。现将加工方法分述如下:
1、企边桂 选择皮纹细致,光滑无节痕、肉厚有油,皮色灰白,条长43厘米、宽5-6厘米、厚0.3-0.7厘米的桂皮,修平两边,两端削成斜面,然后放在事先制好的木夹内,由上而下将一块肉桂皮加上一块夹板,一层层叠至满架,顶上加压板,最后加上木楔钉紧。置阳光下曝晒,每天自上而下加压几次,加压后钉紧木楔子,第3天可放置室内1-2天,桂皮潮润再继续压晒,直至干燥。
2、板桂 选择厚0.7厘米以上,长43厘米、宽13-15厘米的桂皮,夹在木制桂夹内或用竹片、木棍将肉桂撑开,晒至九成干后,纵横堆叠,上面加重物压紧,约1个月后完全干燥,成扁平板状。
3、油桂 选择皮厚0.5厘米以上,外皮薄,起白云纹,含油分较丰富(含油多于板桂)桂皮,加工成两边微向内弯,中部微成弧形的片块,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在弱光下晒干。
4、桂通 选取厚不足0.3厘米的干皮和枝皮,长35厘米,晾至软身后,用人工或让其自然卷成双筒或单筒状,在阳光下晒干。
5、桂心 选料和加工方法与桂通基本相同,区别点是选出的肉桂树皮,已除去外层栓皮。
6、桂碎 将加工各种商品规格肉桂剪下的边皮及不符合加工上述肉桂规格的干、枝皮,去净杂质、晒干。
7、桂枝 春夏季割取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肉桂树枝条,斜切成片或横切成1.5厘米厚的片,筛去碎屑杂质,晒干,即为桂枝片;如截成50厘米长的枝条,晒干,扎成杷,则为桂枝。
8、桂丁 (嫩果)入冬以后,采摘树上尚未成熟果实,除去枝叶和杂质,晒干。
9、桂油加工利用采收肉桂树时所砍下的嫩枝叶,经蒸馏提炼而得到的油分。目前,广西主产区普遍采用水气蒸馏器进行。
每年4-5月或8-9月砍伐桂树剥皮时,收集枝叶,晒至六成干,扎成小捆,堆放在密封的仓库内贮藏,经30-40天,使其自然干燥,待叶色由青黄变成紫红色时,便可取出蒸油,通过贮藏的桂枝叶,出油率高,质量好。
一般每100公斤干技叶,可蒸得桂油0.5-0.6公斤。蒸馏出的桂油宜用铝桶或玻璃缸装好,忌用铁桶盛装,否则桂油会变黑色,影响质量。
贮藏养护
肉桂一般用防潮性能好的木箱或纸箱包装。贮存于仓库阴凉避风遮光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本品易失油干枯,受潮生霉,受压破碎。贮存期较久,保管不当,商品香气淡薄,指甲划后痕迹内不显油质,严重者干枯。危害的仓虫有锯谷盗、赤颈郭公虫、四纹皮蠹等。储藏期间,应注意防压,调节仓库温湿度,若湿度过大,及时通风。高温高湿季节前,最好按件密封保藏。
形状规格
企边桂:呈长片状槽状形,左右两边向内卷曲,卷边呈半筒形,槽的中心略凸起,外皮下凹,长43厘米左右,宽4-6厘米,外皮棕灰白色或棕褐色,两端各有5毫米削去栓皮的斜面呈棕色。全体有不规则的横生皮孔和多数微突起的小瘤点。偶有略突起的横纹及灰绿色花纹(苔藓类植物着生后留下的痕迹,俗称彩皮)。内表面暗红棕色或棕色,光洁,用指甲刮划时可见深棕色油纹。气芳香浓烈,味甜辣。
板桂:呈板片状,两边稍向内弯曲,长43厘米,宽13-15厘米,厚0.6厘米,外皮粗糙,灰褐色;内皮暗紫色,断面油层棕褐色,外层棕红色,一般油少渣多,香气及甜辣味较淡。
油桂:呈半边竹筒状槽形,两端略呈斜面,长43厘米,外表呈灰棕色或棕褐色,常有灰绿色花斑(彩皮),内表皮暗棕色,质硬而脆,断面内层油层集中分明,稍有光泽,黑色或棕褐色,外层紫红色,气味浓烈,味甜辛。
桂通:呈双圆筒形或圆筒形,长35厘米,厚0.1-0.3厘米,外表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纹。内表皮暗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气香,味甜辣。
桂心:形态与桂通相同,只是外表的栓皮层已被刮除干净,内外皮均呈棕黄色。
桂碎:大小不规则片块状或短卷筒状,外皮灰棕色,断面和内皮呈棕色或棕褐色,气香,味甜辣。
桂枝(片):干燥的桂枝呈圆柱形,长50厘米左右,直径0.3-1厘米,外表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叶痕、芽痕,并有纵棱线,纵纹及横纹,质硬而脆,易拆断,断面不平坦,外有棕色边,中心较深。粗枝条粗而白色。切片为不规则的斜片或圆片,厚约1.5毫米。切面多呈黄白色,显放射纹,气清香,味甜微辛。
桂丁:全体呈倒锥状,外层花托呈杯状,长6-11毫米,顶端膨大,边缘6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基部有时带有果柄,剥开宿萼后可见未成熟果实,呈扁圆形,直径3-4毫米,厚约2毫米,黄棕色,有光泽,上面正中有一微凸花残基,下面有放射皱纹,中央有凸起子房柄。质松软,易压碎。气芳香,味微甜。桂油: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肉桂特异香气,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久存,颜色加深且质渐浓稠。
规格标准:
肉桂尚无部颁标准,主产区广西制订的地方标准。
性味功能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经痛等症。桂枝:具有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功能,用于治疗风寒表症,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桂丁(桂子):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肉桂油:驱风健胃。
主要成分:
桂皮油,并含有少量桂皮脂、乙酸苯丙脂等。肉桂油主要为桂皮醛。
主要药理作用:
缓和胃肠刺激,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内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并有扩张中枢性及末梢性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
真伪鉴别
混淆品种:
(1)樟科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 Sieb.),阴香[Cinnamoum hurmanni(Nees) Blume. ],细叶香桂(Cinnamomum chingii Metcalf等树皮加工而成,本品为圆筒状或不规则片块状,皮薄,质地较硬,干燥不油润,香气淡,味微酸涩,一般作香料或调味料,不作药用。
(2)樟科植物银叶樟(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三条筋树(Cinnamomumtamala Nees et Eberm),柴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的干燥树皮充官桂。呈弯曲状或半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长30-60厘米,宽达9厘米,厚0.1-0.3厘米。外皮黑棕色或黑褐色,有灰白色
花纹,表面栓皮呈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断面外层灰褐色,内层红棕色,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似樟脑,味微甜辛而带酸涩。
(3)三钻风、大叶钓樟皮为樟科植物三丫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BI.)大叶钓樟(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干燥树皮。呈两侧向内卷曲的槽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偶见有横向的沟纹及灰白色斑点,内表面红棕色,略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质坚而脆,断面不平坦,外层呈浅黄色,内层红棕而略带油质,气微香,味淡。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靠近水源、有荫蔽树、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冬季深翻土地风化,翌年春季播种前翻耕2次,使土壤松碎后,起畦高15厘米、宽100厘米。每亩施厩肥、堆肥、草木灰混合肥2500-3000公斤作基肥。整平畦面,开好排水沟,以待播种。
造林地宜选择东向或东南向,阳光充足,无寒风和台风侵袭,排水良好,冲刷较轻,坡度15-40°的山谷。全垦,除净造林地内的藤木和草根,挖穴。也可环山带状整地,开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林带地,并适当留下一些小树作荫蔽。
(二)种植方法
1、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萌蘖、压条和扦插等方法繁殖。种子繁殖:大面积造林所需苗木常采用此法。选择12-15年生、树形端正茂盛、主干高大笔直,皮厚含油足,香气浓的植株作留种母树。每年2-4月,当果实变为紫黑色,果肉变软时便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将果实放入竹筐内,置清水中把果皮搓烂,掏去果皮和果肉,取出沉于水底层的种子,摊放在室内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最好随采随播,如不能马上播种可用湿沙贮藏。用1份种子与2份湿润的细河沙混合均匀,铺20厘米左右,贮存在室内阴凉避风处。这样可以放两个月,保持发芽率80%左右。为加速种子发芽,出苗整齐,可先催芽。方法是:种子1份,湿细砂3-4份,两者混合均匀(细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无滴水为宜),然后,在适宜场所铺一层厚3厘米的湿沙,上面均匀撒上有种子的湿沙,再盖2-3厘米厚湿沙,最后用稻草覆盖。如数量不多,可用木箱、纸箱、瓦盆、瓦缸等容品盛放,置于室内。种子数量多时,应在室外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向阳、排水良好处挖坑催芽,坑的大小视种子量而定。一般经7-8天种子便陆续发芽,当有60%左右种子露出白色芽点便可进行播种。(注意:芽不能留得过长,以免被损,降低出苗率。)种子如需远途运输,则不宜催芽,可用谷壳先浸水12小时后,取出滴去多余的水,然后将1份种子加2份湿谷壳混匀,装入竹筐内,开通气孔,筐口加盖缚好。运途在7天以内,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90%左右。将经过催芽后的种子,在已备的畦上,按10x25厘米的株行距开沟播入。播后盖一层细土,厚约1厘米,再盖一层薄草并保持土壤湿润。气温在22℃以上,播后20天左右便可出苗。经培育1-2年,便可起苗定植。
萌蘖繁殖:又叫驳根繁殖法,专供培育大肉桂所用的苗木。每年4月上旬,选择1、2年生,高100厘米、直径2-2.5厘米的萌蘖,在接近地面处用锋利的小刀剥去茎部一圈约3-4厘米的树皮,随即用疏松、肥沃的表土将剥皮部位覆盖,稍压实后淋透水,经1年后,剥皮处长出新根。造林时把土扒开,将萌蘖与母树分离,移至林地定植,这种苗木定植后成活率可达95%以上,但不容易获得大量苗木。
压条繁殖:常称高空压条法,一般在3-4月间进行。通常选择直径1厘米以上的1、2年生枝条,在距离树干3-5厘米处,环状剥皮2-3厘米宽(剥皮时切口要整齐干净,勿伤其木质部),以青苔作包扎敷料敷在切口处,贴紧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两头用绳绑紧,约经12-18天后,切口处便产生愈合组织,40-50天便开始长出新根,到了第2年生根率可达80%以上。待切口处长出较多的根后,将压条锯下,除去塑料薄膜,栽于苗圃或盛有营养土的小竹蒌内,压实四周泥土,浇水,放荫蔽处。加强水肥管理,待根长粗后,便可移到林地造林。
插播繁殖:一般在每年3-4月进行。选择无病虫害,粗0.3-1厘米的青褐色的细枝条,剪成长13-15厘米,具3个节作插条,插条口靠节上端1-2厘米处剪成平口,下端近节处剪成楔尖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层与木质部不可松动脱出。剪好的插条宜放在阴凉处,浸在清水里或用湿草覆盖,防止切口干燥影响生根。若留第2天扦插,则埋入湿沙中,扦插时才取出。扦插的苗床宜用清洁的细河沙,厚30厘米左右,按行株距15-16厘米斜插,入沙2/3,稍压,理平畦面,淋水湿透,上加盖塑料薄膜,经常保持湿润、荫蔽,约经40-50天插条下端剪口的皮层愈合便长出根,待根较多时,便移到苗圃或营养篓内继续培育。
2、造林 肉桂造林以每年雨水至清明(3月中旬至4月上旬)较为适宜。定植前,在已翻垦的造林地内,按预定的行株距,事先挖好树坑。树坑以40x40厘米为宜,其密度根据营造的目的和环境条件而定。以生产桂通为主要目的,林地肥力较低,行株距可采用1x1米;林地较肥沃,可以采用株行距1x1.5米。若以生产桂皮(企边桂、板桂)为目的,土地肥沃,株行距可采用4x4米或4x5米;肥力中等的林地可采用株行距2x2米或2x3米。
肉桂起苗宜在阴雨天进行,1年生苗木可用铁锹起苗。过长的主根和侧根(超过种植穴部分)应剪掉。为了减少苗木水分蒸腾,提高成苗率,应同时将侧枝剪掉,上部叶片剪去2/3。2-3年生的苗木不能用铁锹撬苗,宜用锄头起苗,并注意不伤其根。过长主根和侧根适当剪短,并剪去部分枝叶,留出顶芽。如果是萌蘖苗木(驳根苗),苗高2.5-3米以上,根径2-3厘米以上的,起苗时用锄头慢慢挖掘,保持较完整的根系。起苗后剪去全部枝叶,并截去苗木顶部1/5部分,留下4/5的主干,用稻草绳捆扎至上部15-20厘米,以便长新芽。
起挖和修剪后的苗木,马上用黄泥浆浆根,并分级包扎成捆。苗木运到林地种植前还需用黄泥浆浆根一次,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造林宜选择阴雨天进行,定植时,每坑施入土杂肥10-15公斤,并放部分土与肥拌匀,再放苗木,每坑1苗。定植深度要比苗木在苗圃生长时稍深3厘米左右,过浅苗木易受旱枯死,过深根系发育不良。填土压实后淋定根水。
定植后的幼龄肉桂树,在没有荫蔽物的林地宜间种木薯、玉米、高粱、甘蔗等高杆作物。有荫蔽条件的林地,可间种千年健、苦草、砂仁、益智等喜阴药材。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种子繁殖的,出苗后除去盖草,当苗高7-8厘米时可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每年2-3次,并结合中耕除草。压条和扦插繁殖的幼苗,亦应经常淋水,除草、施肥、除草。
2、林地管理 淋水补苗:肉桂苗木在林地内定植的头2-3个月,要定期淋水,保持树坑内土壤湿润。3个月以后可视干旱情况适当淋水。定植后的第2年春季,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死苗、缺苗,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补苗。
中耕除草:幼林期林地若没有间作物,容易滋生杂草,每年应中耕除草3-4次。11月进行最后1次中耕时,将地内杂草铲除覆盖于树干周围的地面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中耕时应注意不要伤害近地面茎皮,影响萌蘖的萌发量和茎干生长。有间作物的林地,在护理间作物时结合对肉桂进行中耕。成林后每年除草1次。
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1次在2-3月间植株抽芽现蕾时进行,以施氮肥为主,可用稀人畜粪水或稀释的尿素,以促进长芽抽蕾。第2次在7-8月间,以施氮、磷肥为主,可用草皮灰、过磷酸钙、人粪尿混合肥或有机肥100公斤加入1公斤过磷酸钙混合沤制腐熟后施入。第3次在入冬后,以施磷钾肥为主,用100公斤厩肥加3-5公斤过磷酸钙或磷矿粉经沤制腐熟后每株施10-15公斤。以采收桂皮为目的的林地,在肉桂长10-15年时,夏、冬两次追肥应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以促进桂皮油层的形成,提高桂皮质量。
修枝剪枝:为使肉桂树干长得粗壮笔直,每年应进行两次修枝,把靠近地面长出的侧枝及多余萌蘖剪除。成林后,修剪病虫枝、弱枝、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和树皮油层形成。萌芽更新:萌芽更新是肉桂生产中1次种植多次收获,投工少收益多的造林方法。在砍伐后1-2个月,树桩的近根处萌发出新芽3-5条。应在每年5-6月砍伐剥皮后,即将砍伐的林地进行1次全面翻耕、除草、松土,同时适当施肥,促进萌芽生长。当新芽长至高60厘米时,选留1-2株生长健壮苗。抚育方法与第1次造林相同。若以加工桂通的林地每隔5-6年可砍伐1次,萌芽再生可继续10多代。如果以剥皮加工企边桂或板桂的林地,每隔10-20年砍伐1次,萌芽再生可继续5-7代,待树根衰老不再萌芽时,应全部挖除,重新造林。
药典标准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层散有石细胞和分泌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红棕色。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长195~920μm,直径约至50μ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p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含量测定]挥发油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乙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g)。
桂皮醛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7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50W,频率35kHz)10分钟,放置过夜,同法超声处理一次,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桂皮醛(CgH8O)不得少于1.5%。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性状][鉴别]【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用法与用量]1~5g。
[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