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

2024-12-13 10:25:42 内容管理员 7

别名

中文名:桑枝

英文名:Mulberry Twig.

拉丁名:药材Ramulus Mori原植物Morus alba L.

别名:

桑条等。

概述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产地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原来产于河南商丘,安徽阜阳、亳州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区也在逐渐转移,近年来商品主要来源于河南,浙江的临安、桐乡、建德,江苏泰兴等地。此外,四川、湖南、河北、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亦产主为栽培。

形态特征

原植物桑为落叶乔木,高达15m。常因整枝、修剪成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汁,根皮黄棕色至红棕色,纤维性强,树皮黄褐色,常有条状裂隙。叶互生,叶柄长1.5-4cm,被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20)cm,宽7-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有时具不规则的圆齿,或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沿叶脉处有短疏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雌雄花均列成穗状的菜荑花序;雄花序长1-2.5cm,雌花序长0.5-1.5cm;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具不育雄蕊;雌花花被4,无花柱,柱头2裂,宿存,子房一室,具一胚珠。瘦果外被肉质花被,密集成聚花果,初时绿色,成熟时黑紫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常栽培于村旁、地边、田间或山坡及城市住家附近。

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15m。常因整枝、修剪成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汁,根皮黄棕色至红棕色,纤维性强;树皮黄褐色,常有条状裂隙。叶互生,叶柄长1.5-4cm,被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0(-20)cm,宽7-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有时具不规则的圆齿,或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沿叶脉处有短疏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雌雄花均列成穗状的菜荑花序;雄花序长1-2.5cm,雌花序长0.5-1.5cm;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具不育雄蕊;雌花花被4,无花柱,柱头2裂,宿存,子房一室,具一胚珠。瘦果外被肉质花被,密集成聚花果,初时绿色,成熟时黑紫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于山地,常栽培于村旁、地边、田间或山坡及城市住家附近。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主为栽培。

生长习性

植物桑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野生或栽培。

生长周期

多年生落叶乔木。

采收加工

采收:

春季桑枝将发芽时剪下嫩枝,去叶,略晒,趁新鲜未全干时,切长30-60cm的段或斜片,晒干。

炮制:

一、净制 未切片者,洗净(《药典85》)。拣去杂质,洗净(《药典63》)。

二、切制 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药典85》)。切段(《药典63》)。切斜薄片(《陕西》)。

三、炮炙

1、炒制 取桑枝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药典85》)。

2、酒制 每取净桑枝片5000g,加酒930g,再加适量水,喷洒均匀,待酒被吸尽,炒干为废

(《安徽》)。

3、麸制

(1)取桑枝片,用蜜炙麦麸按麸炒法炮制(《贵州》)。

(2)先将麦麸炒至冒烟,放入桑枝炒至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集成》)。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

形状规格

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质坚韧,有弹性,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清热祛湿通络:用于风湿热痹、四肢关节疼痛。本品能祛风通络利关节,可单独重用本品(以老桑枝为宜)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等属热痹的关节病变,亦可配合其它药物同用。

化学成分: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含黄酮成分桑素(Mulberrin)、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环桑索(Cy-clomulberrin)、环桑色烯(Cyclomulberrochromene)。木树含桑色素(Morin)、杨树宁(Cudranin)、桑酮(Ma-clurin)、四羟基芪(Tetrahydroxystilbene)、二氢桑色素(Dibydromorin)、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本品含桑辛素C、D(moracin C,D)心材含桑木素(morin)、二氢桑木素(dihydro-morin)、二氢山柰素(dihydrokaempferol)、2,4,4’,6-四羟基二苯甲酮(2,4,4’,6-tetrahydrox-ybenzophenone)及2,3’,4,4’,6- 五羟基二苯甲酮(maclurin,2,3’,4,4’,6-pentrahydrox-ybenzophenone)。还含芪三酚(藜芦酚,resera-trol)、氧化芪三酚(oxyresveratrol)、二氢氧化芪三酚(dihydrooxyresveratrol)。又谓茎和茎皮含桑木素、桑辛素A、B、E、F、G、H、(moracinA,B,E,F,G,H)、桑皮素(mulberrin)、桑皮色烯素(mulberro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环桑皮色烯素(cyclomulberrochromene)及桦皮酸。

种植技术

果桑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立地条件:果桑的适应性强,关中、陕南、陕北都能发展,无论栽植在黄绵土、沙壤土或壤土上,都能健康生长,水肥、光照越好,产量越高,一般耕地,田边地旁,均可利用。

二、品种选择:以鲜食桑椹为主,宜栽无籽大十和红果2号。前者果味佳,成熟早,后者产量高,较耐寒。以加工桑果汁等为目的,宜选用红果1号、红果2果,8632。红果1号耐寒,特高产。注意,无论栽哪个品种,都必须配置5-10%的雄株作授粉树。

三、栽植密度:无籽大十品种枝条较软,树形松散,采用行距150cm、株距120cm(每亩370株)形式;其他品种枝条直立,树形紧凑,采用130cmx100cm或130cmx130cm形式。

四、栽培要点:

1、秋末桑树落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为栽桑时期。整平土地,按计划行距挖50cm深的沟槽,施入有机肥(每株10kg以上)和磷肥。

2、把购回的桑苗大小分开,将结果树与授粉树合理搭配布局,然后逐株等距栽植,栽后浇足水。陕北地区冬前栽植的,要对苗干埋土防冻。

3、开春桑树发芽前,距地面40cm高平剪。6月初,对生长健壮的枝条留15-20cm平剪,促发侧芽。当年加强水肥和防虫管理,使其快速成长。

4、第二年春就有桑椹,五、六月采果后,要对桑树定形修剪,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基部留长15-20cm平剪,成为支干。支干上萌发新枝,即为下年结果枝。

5、第三年以后,每年采果结束,都将全部枝条从基部剪掉,使重发新枝。及时疏去过密的细枝、弱枝,集中营养长好枝。

6、每年追肥2-3次。秋冬施一次有机肥,施栏肥(或者饼肥、鸡粪)800-1000公斤。开花结果期(3月底至4有初),为使幼果迅速膨胀大,每亩须施进口肥15-20公斤。此后,选用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施肥,对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有好处。6月初剪条后施一次复合化肥。每年开春覆盖地膜,既能提早桑椹成熟,又能有效防除桑椹菌核病和椹樱蚊为害,是桑果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种植技术

果桑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立地条件:果桑的适应性强,关中、陕南、陕北都能发展,无论栽植在黄绵土、沙壤土或壤土上,都能健康生长,水肥、光照越好,产量越高,一般耕地,田边地旁,均可利用。

二、品种选择:以鲜食桑椹为主,宜栽无籽大十和红果2号。前者果味佳,成熟早,后者产量高,较耐寒。以加工桑果汁等为目的,宜选用红果1号、红果2果,8632。红果1号耐寒,特高产。注意,无论栽哪个品种,都必须配置5-10%的雄株作授粉树。

三、栽植密度:无籽大十品种枝条较软,树形松散,采用行距150cm、株距120cm(每亩370株)形式;其他品种枝条直立,树形紧凑,采用130cmx100cm或130cmx130cm形式。

四、栽培要点:

1、秋末桑树落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为栽桑时期。整平土地,按计划行距挖50cm深的沟槽,施入有机肥(每株10kg以上)和磷肥。

2、把购回的桑苗大小分开,将结果树与授粉树合理搭配布局,然后逐株等距栽植,栽后浇足水。陕北地区冬前栽植的,要对苗干埋土防冻。

3、开春桑树发芽前,距地面40cm高平剪。6月初,对生长健壮的枝条留15-20cm平剪,促发侧芽。当年加强水肥和防虫管理,使其快速成长。

4、第二年春就有桑椹,五、六月采果后,要对桑树定形修剪,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基部留长15-20cm平剪,成为支干。支干上萌发新枝,即为下年结果枝。

5、第三年以后,每年采果结束,都将全部枝条从基部剪掉,使重发新枝。及时疏去过密的细枝、弱枝,集中营养长好枝。

6、每年追肥2-3次。秋冬施一次有机肥,施栏肥(或者饼肥、鸡粪)800-1000公斤。开花结果期(3月底至4有初),为使幼果迅速膨胀大,每亩须施进口肥15-20公斤。此后,选用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施肥,对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有好处。6月初剪条后施一次复合化肥。每年开春覆盖地膜,既能提早桑椹成熟,又能有效防除桑椹菌核病和椹樱蚊为害,是桑果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药典标准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灰黄色。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淡黄色或无色,略弯曲,直径10~30μm,壁厚5~15μm,弯曲处呈皱襞,胞腔甚细。石细胞淡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直径15~40μm,壁厚5~20μm,胞腔小。含晶厚壁细胞成群或散在,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直径5~20um。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弯曲。

[检查]

水分不得过11.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

饮片

[炮制]

桑枝 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点状皮孔。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0.0%。

[鉴别]

[检查](总灰分)

[浸出物]

同药材。

炒桑枝 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性状]

本品形如桑枝片,切面深黄色。微有香气。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0.0%。

[鉴别]

[检查](总灰分)[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微苦,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