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2024-12-12 10:01:42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概述

天仙子即莨菪。藏语称“莨菪泽”。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边、田野、路旁等处,有少量栽培。干燥的成熟种子可入药,于夏、秋间采摘炮制。其性温,味苦辛,入心、胃、肝三经,有毒,具有定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脱肛、痈肿、恶疮等症。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蒙古、苏联、欧洲、印度亦有。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质,粗大,多分枝。茎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体被白色腺毛。基生叶大,叶柄扁宽而短,叶片长卵形,长14~20厘米,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被白色直立长柔毛及腺毛,以下面较多;茎生叶互生,排列较密,无柄,卵状披针形,每侧有2~5个疏大齿牙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的叶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状。花腋生,单一,径2~3厘米;萼杯状,绿色,五齿状浅裂,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漏斗状,5浅裂,常有一裂隙较深,裂片先端圆钝,浅黄色,具紫色网状脉纹,外被短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不等长,略与花冠管等长,花药深蓝紫色;子房略成椭圆形,花柱单一,柱头头状。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内包壶形蒴果,2室,盖裂。种子多数,呈不规则阔肾形,胚弯生。花期5月,果期6月。

生态环境

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根、叶、种子药用,含莨菪碱及东莨菪碱,有镇痉镇痛之效,可作镇咳药及麻醉剂。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喜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西红柿等茄科植物为前作。

生长周期

一年生或两年生。

采收加工

采制:夏、秋间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炮制:

《雷公炮灸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茛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秋播者于6月上旬,春播者7月中旬,嵫方在8-9月,当下部果皮呈共同色,上部种子充实呈淡黄色时,于分枝处割下,放通风处,一星期后脱粒晒干即成。

形状规格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质,粗大,多分枝。茎高本品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头种脐。部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性味功能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雷公炮灸论》:“大毒。”

③ 《别录》:“甘,有毒。"

④ 《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功能与主治:具有解痉、止痛、安神、杀虫的作用。治癫狂,风癎,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真伪鉴别

真伪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浓氨试液0.5ml,混匀,再加氯仿5ml,密塞,时时振摇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5ml氯仿使溶解,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与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弃去石油醚液,同上再处理一次,药渣挥干溶剂,加浓氨试液与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湿润,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与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棕色斑点。

真伪识别:

天仙子又名莨菪子、熏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每年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辛,有毒,具有定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脱肛、痈肿、恶疮等症。外用燃烟熏之,可治疗牙痛。在市场上,有用同科植物水蓑衣的种子冒充天仙子,使用时注意鉴别。真品天仙子 外观略呈肾形或宽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白色或灰棕色,由于粒小,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表面有细密的网纹,脐点处凸出。用牛奶浸泡检验:取正品天仙子少许,放入牛奶中浸泡1宿,如乳汁变黑,即为正品;闻之气无,口尝味微辛(不可咽下,尝后立即漱口)。伪品水蓑衣种子 外观呈扁平类圆形,基部不对称,略呈心形凹入,种粒比真品天仙子稍大,直径多在1毫米以上,表面浅棕色,较平滑,镜下观察无网纹,有很短的贴伏皮毛,形成薄膜状。基部亦有种脐,但脐点微凹。用牛奶浸泡检验:奶液无发黑现象;闻之无臭,口尝味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仙子含有生物碱,主要为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其毒性就在于此,合理用量对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还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而伪品则无此功效,故不可代替天仙子药用,使用时须明辨真伪。

药典标准

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切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气微,味微辛。

[鉴别](1)本品粉末灰褐色。种皮外表皮细胞碎片众多,表面附着黄棕色颗粒状物,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侧面观呈波状突起。胚乳细胞类圆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弃去石油醚液,同上再处理一次,药渣挥干溶剂,加乙醇-浓氨试液(1:1)混合溶液2ml使湿润,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照品、硫酸阿托品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与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棕色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8.0% (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30mmol/L醋酸钠缓冲液(含0.02%三乙胺、0.3%四氢呋喃,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6.0) (10: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莨菪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照品、硫酸阿托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氢溴酸东莨菪碱0.17mg、硫酸阿托品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东莨菪碱重量=氢溴酸东莨菪碱重量x0.7894;莨菪碱重量=硫酸阿托品重量x0.85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30~60°C) 适量,加热回流2小时,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加浓氨试液(8→100)25ml使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及残渣,并入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提取5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东莨菪碱(C17H21NO4)和莨菪碱(C17H2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解痉止痛,平喘,安神。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用法与用量]

0.06~0.6g。

[注意]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