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2025-01-24 11:37:28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龙爪花、蟑螂花。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但产地不明。

形态特征

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态环境

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干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石蒜属植物的适应性强,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和阴湿而排水良好的环境为好,pH值在6-7之间。在自然界常野生于缓坡林缘、溪边等比较湿润及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能生长于丘陵山区山顶的石缝土层稍深厚的地方。

生长周期

多年生。

种植技术

根种分球法:

分球、播种、鳞块基底切割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以分球法为主。最简便的方法是采取分球的方式,在休眠期或开花后将植株挖起来,将母球附近附生的子球取下种植,约一、两年便可开花。易结籽的种类也可用播种法繁殖,但通常需要二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开花。大型鳞茎类,可将大球放射状纵切成八到十六块,插於乾净砂床,约三、四个月即可长成新的植株。

鳞块切割法:

将清理好的鳞茎基底以米字型八分切割,切割深度约为鳞茎长的1/2-2/3。消毒、阴干后插入湿润沙、珍珠岩等基质中,3个月后鳞片与基盘交接处可见不定芽形成,逐渐生出小鳞茎球,经分离栽培后可以成苗。

组织培养法

用MS培养基,采花梗、子房作外植体材料,经培养,在切口处可产生愈伤组织。1个月后可形成不定根,3-4个月后可形成不定芽。用花梗和带茎的鳞片作外植体材料,也可产生不定芽、子球茎。

育种播种法:

一般只用于杂交育种。由于种子无休眠性,采种后应立即播种,20C下15天后可见胚根露出。自然环境下播种,第一个生长周期只有少数实生苗抽出一片叶子,苗期可移植1次。实生苗从播种到开花约需4-5年。

栽培技术

种植:

春秋季均可栽种。一般温暖地区多行秋植,北方寒冷地区常作春植,栽植深度以鳞茎顶部略盖人土表为宜。栽后不宜每年起栽,通常4-5年挖出分栽一次。把主球四周的小鳞茎剥下进行繁殖。将主球的残根修掉,晒两天,待伤口干燥后即可栽种。栽培地要求地势高且排水良好,否则应作成高畦深沟,以防涝害。株行距15cmx20cm,覆土时,球的顶部要露出土面。一般每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落叶后至开花前,可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切花的,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第2次在10月底11月初开花后生长期前。采花之后继续供水供肥,但要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鳞茎健壮充实。秋后应停肥、停水,使其逐步休眠。挖球要选晴天,土干时挖起,除去泥土,略加干燥后贮藏。也可剪去叶片后,带土放温室内休眠,室温保持5C-10℃,室内保持干燥,空气流通,以防球根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