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2024-12-11 14:42:44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岑皮、秦白皮、(木寻)木皮、蜡树皮。

概述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涩,性寒。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产地分布

1.苦枥白蜡树: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白蜡树: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3.尖叶白蜡树:多为栽培,也见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4.宿柱白蜡树: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

形态特征

“苦枥白蜡树”,又名:梣木、苦枥木、石檀、苦树、盆桂、樊鸡木、秦木、秤星树、大叶栲、大叶白蜡树、花曲柳。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点为: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一对小叶不较其他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有花冠,花瓣线形,淡绿色。花期5月。果期9月。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点为: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一对小叶不较其他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有花冠,花瓣线形,淡绿色。花期5月。果期9月。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秦岭白蜡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冬芽具锈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叶柄极短;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下面中部或其基部具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长大,顶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线状,渐向先端扩大为匙形;雄蕊与花瓣等高。翅果线状匙形,长2.5~3厘米。花期6月。生于山坡或沟岸。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生态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黄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长。

生物学特性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1500px,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生于山坡、河岸、路旁,山地杂木林中或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杂木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切丝,生用。

性味功能

入药部位: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味:

味苦、涩,性寒。

归经:

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主治: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相关配伍:

1.《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2.《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药典标准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性状]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鉴别](1)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2)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皮层较宽,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偶有间断。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中间贯穿射线,形成"井"字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3)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秦皮甲素对照品、秦皮乙素对照品及秦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或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硅胶GF254板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硅胶G板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硅胶GF254板喷以三氯化铁试液-铁氰化钾试液(1:1)的混合溶液,斑点变为蓝色。

[检查] 水分不得过7.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8:9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理论板数按秦皮乙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秦皮甲素对照品、秦皮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秦皮甲素0.1mg、秦皮乙素6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秦皮甲素(C15H16O9)和秦皮乙素(CgH6O4)的总量,不得少于1.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性状]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纤维性。质硬。气微,味苦。

[检查]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6.0%。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秦皮甲素(C15H16O9)和秦皮乙素(CgH6O4)的总量,不得少于

0.80%。

[检查](水分)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与用量]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