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骨

2025-01-21 15:43:06 内容管理员 8

概述

鹿骨为一种传统中药有补虚强骨的功效。鹿骨具有补虚、强筋、壮骨的功效,适用于久病体弱、精髓不足、贫血、风湿、四肢痛疼等症,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

产地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形态特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又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又较远,主千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又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态环境

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采收加工

杀鹿时取骨,除去筋肉即可。

性味功能

性味:

《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

功用主治:补虚羸,强筋骨。